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体生活
照片里的办公楼记忆
作者:胡博  发布时间:2020-06-04 11:47:32 打印 字号: | |

我是2005年12月进入黄山市徽州区法院工作的,2007年经历了一次办公楼搬迁,这篇文章写完后过一个月,将会再经历一次。如同自己搬家,带走记忆,开启另一段生活。搬家的时候说不定会打开尘封的记忆,追思过往;好比眼下的这次办公楼搬迁。

进入新时代,随着司法改革进程的加快,原先的法院审判大楼在建筑布局、功能设置,以及安保、信息化水平、智能化建设等方面,都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与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不相匹配。院领导审时度势,出于打基础、谋长远发展的考虑,通过积极争取,在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建审判法庭经立项、动工、建设,将于今年6月下旬正式投入使用。在此之前,院党组交给我一项任务,负责新建审判法庭院史馆资料的收集、归纳与整理,并在法院文化建设上提供资料与智力支持。

既然是院史馆,老物件、老照片、老故事样样都不能少;特别是反映法院办公地点变迁的照片,更需收集全。我从不多的老照片当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四张照片来见证徽州区法院办公地点的变迁轨迹。

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下徽州区。1987年,原徽州地区撤地建黄山市,同年成立徽州区,成为黄山市的一个市辖区。作为新成立的区,需从外地调来众多干部,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同一天到徽州区组织部门报到,共计108人,戏称建区干部“一百零八将”。没错的话,这里面的9名不知是“天罡星”还是“地煞星”的干部,就是徽州区法院建院的9名元老。法院新成立,加上当时可谓百废待兴,各项基础设施也不健全,故而尚无独立的办公楼和审判法庭,于是借用当时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仓库作为办公地点。房虽小,但能遮风避雨,有个落脚之处,却也安心。

所以,这第一张黑白照片上,看到的是一堵2米高的围墙,在它后面是一幢破旧的老式两层筒子楼,屋顶黑瓦倒也齐全,在斑驳、镂空的石栏杆边的柱梁上,竖着一幅牌匾,白底黑字“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法院”倒也醒目。从成立初期到1992年5月,这里就是法院的第一处办公地点。当时的人很少,房子也破旧,办公条件简陋,可当时的人很有激情,有一种创业的激情,他们挤在狭小的空间内,就着微弱的灯火、发白的光色,开启的是属于徽州区、一个新兴的、很小的皖南山区的司法事业征程。

第二张照片有了色彩,不过略显发黄,毕竟时间也过去了20多年。照片备注:1992年5月——1995年8月,徽州区政法综合楼,三楼为法院,四楼会议室为法庭。这还是原先那家汽车修理厂,只不过从仓库变为汽车厂的招待所,从两层变为四层,门窗上有了玻璃。当然因为是招待所,还有休憩用的阳台。地点升级,但并非你法院一家用的,徽州区的政法机关单位都挤在一起,除了公安机关。这就热闹了,司法部门一时化解不了的矛盾纠纷,告知其出门上楼找法院,很方便;检察机关移送起诉案件太省力,不就是楼上楼下的事。当时,徽州区干部少,政法干部相对于其他部门还算多的,几十号人挤在一间楼内,协调工作、讨论问题、共商事业仿若一个部门、一家人。热闹的是这些政法干警,外来群众不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徽州区的案件很少,全国都一样,只不过作为山区,更是如此。所以,那时候不存在什么加班加点,下了班之后,司法局、检察院、法院里的从学校毕业分配进机关的年轻干部们常常聚到一起,你在宿舍里炖火锅,我则提供碗筷,顺便带来便宜的散装瓶酒,大家推杯换盏,喝得高兴之际,畅聊人生、事业、未来的道路,激昂澎湃、挥斥方遒的豪迈之情,和火锅冒出的热气,共同充盈斗室。



时间来到1995年9月初,徽州区法院终于首次有了自己的独立办公楼,与此前不同的是,这座办公楼,我有幸呆过,虽然只呆了个末尾,它最初的模样,我只能去看第三张照片:相片不大,照得不好,不够清晰。办公楼通体白墙,在凸出部位镶嵌白色瓷砖,几条横幅披在楼身。这是当时办公楼落成典礼时拍摄的影像。有了独立的办公楼,大家的干事创业劲头更加游刃有余,虽然少了其他政法机关干部的身影,可热闹不减,一些内设机构逐步健全,工作人员逐步充实,法院干警慢慢多了起来。当初豪情满怀的年轻干部逐步成长为法院的中坚力量,有些成为办案能手,有的走上庭长、副院长等审判领导岗位。岁月染白鬓角、刻划眼角皱纹,当初的激情得以沉淀,有一种历经风霜后的成熟美感,与夕阳映照下的办公楼沉默身影透露出的稳重之美,交相辉映于苍山暮霭。当然,激情永在,一批批年轻的干警,怀揣着他们的梦想,陆续走进大楼。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但我呆在这座大楼的时间不长,两年后,也就是在2007年初,法院办公地点再次搬迁,由原先坐落街边,转移到了丰乐河边。第四张照片正是办公楼的正面照,也是我照的。相比于之前,有了一丝现代化办公楼气息,也从侧面印证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司法改革之路。当年的建院9老,大多退休在家,个别的已离开人世;当年的中坚力量,有的早就调出法院,有的即将退休;更多的年轻人充实进来,带来活力与希望。繁忙的工作事务、繁重的办案压力、快速的工作节奏,让大家脸上的笑容少了很多,行色匆匆间很难再去回忆过往,直到办公楼搬迁在即,直到设计院史馆,记忆似乎从照片里渗出,提醒众人在忙于手头工作的同时,不妨停歇一会儿,从记忆里找寻最初的时光与梦想。同样,在这座办公楼里呆的十二年时光,是我本人快速成长的一段岁月,同样也是我国司法改革跃马扬鞭、驶入“快车道”的一段岁月。个人的成长,能与国家进程同频率、社会进步共呼吸、司法事业同脉搏、单位发展共轨迹,这是幸事,能够留存记忆深处的一抹亮色,映照往后的时光。

马上又要搬迁了,我也是奔四的人了,正当壮年,不应该沉湎于过往记忆,还是“而今迈步从头越”,去书写更多更好的精彩记忆,也许下一张照片,将由后来的人去回忆,趴在电脑桌前,在键盘上敲出一个字又一个字,写下我今天所写的类似文章。

                                写于2019年7月

 


 
责任编辑:王心怡
联系我们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永昌路16号  电话\传真:0559-3585006  咨询电话:0559-3585020 

投诉电话:0559-3585023(违法违纪问题反映);0559-3585021(案件办理问题反映)  邮编:245900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中国裁判文书网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屯溪区人民法院黄山区人民法院歙县人民法院祁门县人民法院休宁县人民法院黟县人民法院